天才一秒记住【北斗星小说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beidouxin.com
双声、叠韵之论,盛于六朝,唐人犹多用之。
至宋以后,则渐不讲,并不知二者为何物。
乾嘉间,吾乡周公霭先生著《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》,正千余年之误,可谓有功文苑者矣。
其言曰:"
两字同母谓之双声,两字同韵谓之叠韵。
"
余按用今日各国文法通用之语表之,则两字同一子音者谓之双声。
如《南史·羊元保传》之"
官家恨狭,更广八分"
,"
官家更广"
四字,皆从k得声。
《洛阳伽蓝记》之"
狞奴慢骂"
,"
狞奴"
两字,皆从n得声。
"
慢骂"
两字,皆从m得声也。
两字同一母音者,谓之叠韵。
如梁武帝"
后牖有朽柳"
,"
后牖有"
三字,双声而兼叠韵。
"
有朽柳"
三字,其母音皆为u。
刘孝绰之"
梁王长康强"
,"
梁长强"
三字,其母音皆为灡也(1)。
自李淑《诗苑》伪造沈约之说,以双声叠韵为诗中八病之二,后是诗家多废而不讲,亦不复用之于词。
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,促结处用双声,则其铿锵可诵,必有过于前人者。
惜世之专讲音律者,尚未悟此也。
注释:
(1)葛立方《韵语阳秋·卷四》引陆龟蒙诗序:"
叠韵起自如梁武帝,云后牖有朽柳,当时侍从之臣皆倡和。
刘孝绰云梁王长康强,沈少文云偏眠船弦边,庾肩吾云载碓每碍埭,自后用此体作为小诗者多矣。
"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